東方基金王丹丹:債基管理人要有識別評估信用風險的能力
時間:2012-09-17 來源:【證券時報】
“一個逐漸增大的市場如果永遠沒有違約事件的發生,就永遠是個瘸腿的市場,是個不完善的市場。”
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債券型基金收益率位居各類基金增長率之冠。納入統計的304只債券基金中,取得正收益的債券基金占債券基金總量的95.7%。債券基金的行情能否持續?哪些因素將影響債券基金的健康發展?證券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東方強化收益債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王丹丹。
債券收益率或隨通脹回落而下降
王丹丹告訴記者,目前8月份的數據如工業、進口、財政收入反映出整個經濟仍處于下滑趨勢中。但也有一些積極因素影響著市場情緒,如房地產投資增速出現反彈、基建投資連續四個月處于回升態勢、8月份信貸超預期增長。因此,債市市場對于經濟增長前景積極因素增多,對通脹開始謹慎,而當前的債市調整正是對這些綜合因素進行反應。
對于債券市場未來的長期走勢,王丹丹表示,仍取決于通脹趨勢。她認為,在當前經濟面臨一些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為房價高企、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以往推出的對沖性經濟刺激計劃難以大規模出臺,原因在于資源品價格處于高位、實際經濟的利率成本依然較高,以往單純的加杠桿推進難度增大,尤其美國QE3的推出,使得大宗商品價格更加堅挺。以加大基建投資為主導的刺激政策,面臨通脹重新抬頭的代價。因此,實體經濟自身增速向下的動能依然較強,在這種背景下,食品價格的上漲空間也將受到抑制,通脹在未來依然具有回落的空間,債券收益率也將隨通脹的回落而出現下降。
王丹丹告訴記者,2011年基本上做得好的債券基金、貨幣基金都是規避了6-8月份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帶來的債券價格劇烈下跌的風險。2011年前三季度,貨幣政策持續收緊,貨幣市場利率不斷攀升,并創出歷史新高。出于對通脹的擔憂,東方金賬簿貨幣基金自2011年初就采取短久期的操作策略,資產配置以回購和存款為主,既保持了較高的靜態收益,也規避了債券價格下跌的風險,因此,基金獲得了持續的凈申購,規模明顯增長。去年四季度以后,隨著通脹的回落,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貨幣市場利率從高位開始回落,我們增加了對新發短融的配置,使得基金較高的收益得以持續。
信用違約事件一直不出現并非好事
王丹丹表示,除了對市場判斷的準確外,管理好債券基金的關鍵因素是控制好投資的下行風險,因為債券資產提供的回報是有限的。談到控制下行風險的關鍵因素,她認為,運作債券類的基金,主要管理大類資產配置的轉換。對權益類資產的管理,需要控制其倉位;對于債券類資產的管理,需要動態調節其久期。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設定投資時限和止損原則,降低權益類資產對組合收益波動的影響。
王丹丹認為,現在各個層面都在鼓勵債券市場的發展,隨著債券發行數量的增多尤其是企業債數量的增加,企業債市場存量越來越大。在一個宏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一定會有一些企業出現償付困難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債券基金的管理人,一定要有對投資品種的信用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的能力。
王丹丹同時表示,由于各種因素存在,2000年以后,這個市場里信用違約的事情就一直沒有發生過。這使得市場里的一部分投資人相信,這個市場很難出現信用違約事件。但她認為,一個逐漸增大的市場如果永遠沒有違約事件的發生,就永遠是個瘸腿的市場,是個不完善的市場。她表示,作為一名債券基金的管理人,非常期待能盡快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告訴大家怎么認知信用風險,在發生信用風險的情況下,承銷商、發行人以及投資者各方的應對機制各是什么,只有這樣,信用風險的定價才能更加市場化。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