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基金 你會關注管理費嗎
時間:2012-06-1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近期,有關基金管理費浮動的話題成為市場關注焦點。大致設想是將基金管理費與基金業績掛鉤,將收費模式由固定制改為浮動制,打破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管理費收取模式,力求實現“牛市多拿一點、熊市少拿一點”,促進對持有人利益的保護。
消息甫一發布,引發市場熱議,也獲得大眾的普遍支持。不過,基金管理費改革的想法看似樸素,但真正實現起來遠非那么容易。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就此發布的一則專項報告數據也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料,數據顯示,如果按照絕對收益盈虧對稱上下浮動30%收費,相比現有固定管理費率,2005年至2011年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將增加206.65億元。歡呼過后,人們開始回歸冷靜思考。簡單一刀切地改為浮動制也未必能夠達到人們的先前預期。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專項報告中指出,雖然進行管理費率改革是有必要的,但管理費率改革要尊重股票投資運作的規律,避免為了提取短期報酬而不兼顧風險不適當提高短期業績,避免在改革中解決舊問題的同時衍生新問題,報告建議在管理費率制度改革整體保持平穩的基礎上再“穩中求進”,研究摸索恰當的“有管理的適度彈性固定費率制”。
由此看來,基金管理費改革雖提上議事日程,但真正實施仍有待時日。可以相信的是,順應改革呼聲,鼓勵不斷創新,基金公司推出浮動費率制的創新型產品的概率很大,投資人的選擇余地也會更大。而對于基金投資人來講,雖然要密切關注管理費的改革進程,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選擇到契合個人投資風險偏好的投資品種。而在可以實現目標的同等條件下,投資人在選擇基金產品時,可以適當關注一下基金管理費因素。
分析目前市場上現存主要基金品種的管理費情況(見附表),按照一級分類,管理費率由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到貨幣型依次遞減。保守型投資者在基金產品選擇時會傾向債券型、貨幣型產品,就不必承擔主動股票型基金的較高管理費率。按照股票型基金二級分類,管理費由主動型、增強型指數、被動型指數型依次遞減,如果投資人有一定的大類資產與行業配置能力,可以選擇行業指數基金捕捉行業輪動機會,同時享受被動指數型產品的費率優勢。以業內首個一站式基金投資解決方案——國投瑞銀“投基氣象站”推薦的5月積極型組合“50%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地產行業指數基金+50%國投瑞銀中證上游資源指數基金”為例,兩只行業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率皆為0.6%,較同類股票型基金有一定優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8日,國投瑞銀中證上游資源指數基金與國投瑞銀滬深300金融地產行業指數基金今年以來凈值增長率分別達到17.18%和10.72%,同期121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8.81%。
附:主要基金品種的管理費率范圍
一級分類 二級分類 管理費率范圍
股票型 普通主動股票型基金 1.2%~2%
被動指數型基金 0.5%~1%
增強指數型基金 0.75%~1.3%
混合型 偏股混合型基金 1.50%
平衡混合型基金 1.50%
偏債混合型基金 0.75%~1.5%
債券型 中長期純績基金 0.28%~0.7%
一級債基 0.7%~1.3%
二級債基 0.6%~1%
貨幣型 貨幣市場基金 0.27%~0.33%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