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元投資到幾十萬份基金
時間:2008-12-07 作者:【 】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有件事令我至今難以忘懷:一位要好的中學同學,大學畢業后因為月薪低于萬元而跳槽,而我第一次領到自己的工資和獎金的時候,只有區區500元錢。面對即將到來的結婚、買房等"巨額"支出,自己的心中滿是迷惘。
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股市中有了第一筆投資--1000元,我決心利用資本市場來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在這十年中,我一直不停地進行著資金倉位和投資品種的調整。不論股市如何風云變幻,我都不曾想過要離開這個市場,并始終保持著很高的倉位。1999年"5?19"行情啟動前,我的基金和股票保持了滿倉,在封閉式基金的翻番行情中,掙得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1萬元。
此后,我一直保持著對理財市場的關注,并開始適量選購開放式基金,以彌補封閉式基金折價率過高的問題。無論是管理1000元的資產,還是管理10萬、100萬元的資產,我都不敢掉以輕心。不論多忙,每天晚上,我都要抽出20分鐘的時間,檢查自己投資組合的收益變化情況。在10年的堅持中,在堆積如山的操作記錄和數千份的理財分析報告中,我不僅獲得了豐厚的收益,更得到了人生的感悟--理財需要持之以恒!
2001年開始的熊市,消滅了許多風流一時的英雄好漢,除去被動套牢的人群,能夠主動堅持下來的又有多少?在那一輪行情中,無論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我都取得了豐厚的收益。這一切,源于我在漫漫熊途中堅持投資。例如,在封閉式基金跌破面值開始,我有選擇地進行了倉位調整,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我選擇的單只倉位最重的基金已經從數千份漸漸提高到了幾十萬份,平均成本價不足0.6元。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仍然要堅持在這個市場中生存,自覺的理財行為已經幫助我實現了現階段的人生理想,但明天還要繼續。在資本市場中,恐懼是一把雙刃劍,關鍵在自己如何把握。有時候,人們真的需要一點寬容和理解,對自己,對別人,對基金理財,對中國正在發展的資本市場。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