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
時間:2007-08-06 作者:【葉弘】 來源:【上海證券報】
中醫學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中國人做股票的方式與西方人不一樣,與西方人做人的道德標準也不一樣,中國人有自己的特色,就像我們的中醫,以嚴謹的、科學的態度來解讀它可能不一定有效,但中醫的療效卻深受國人的喜愛,中國人講實際―――不看廣告看療效。
平時有個頭痛腦熱的,不少人還是喜歡找中醫。中醫西醫,風格流派不同,但治病救人的目的則是殊途同歸。炒股亦然。在中國炒股,你就不能太過迷信來自于西方的技術分析,中國股市政策性強,政策的力量遠遠大于技術的意義。這次股市大幅回調,一方面我們認為是政策調控的必然,但另一方面,當大盤跌到我們都感到懼怕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和期待的,還是希望政策面吹吹暖風,緩解近期大盤下挫帶給市場的損傷與壓力。其實我們已經習慣了,大盤漲得過快,我們只顧著賺錢,往往忽視了政策性調控。大盤跌了,我們虧損了,才期待著政策調控。中國股市“新興”加“轉軌”的特點,決定了我們在一個相當的時期內還會在政策調控的框架內尋找投資與投機的空間。
一說到投資和投機,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到長線和短線。人們習慣于把短線叫投機,而將長線叫投資。機構投資者一般資金量大,所以他們推崇價值投資,他們更喜歡巴菲特,不論是賺了錢還是被套住了,他們總是先來一段巴菲特曾經說過的話或是講一個巴菲特的故事,然后就拿巴菲特說事兒。但從實際操作來看并非如此,今年大盤前期漲幅那么大,那么多的股票漲得翻了一番又一番,都是散戶干的?各種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其實也是熱衷于短線或波段性炒作的,他們嘴上喊的是巴菲特的口號,但心里惦記的還是索羅斯,他們對索羅斯的投機性研究一點也不比巴菲特少,他們很多時候其實更擅長干索羅斯的活兒。說白了,在股市上誰不希望今天買了股票明天就漲啊?當然,如果是利用資金優勢或是制造虛假信息操縱市場,惡意投機性炒作,那是違法亂紀,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允許的。
巴菲特和索羅斯的區別在于“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殺法”。
小時候愛看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那些和八路有來往的鄉保長們晚上敲一下破銅鑼,然后拉長了嗓門喊:“平安無事?”!其實是喊給鬼子聽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八路軍和武工隊已經摸到了鬼子的據點里了。嘴上說的和實際上做的不一樣,是機構投資者的操作手法之一。做股票也是一種博弈,斗智斗勇斗心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其本身就是一種戰術與智慧。
中國股市“新興”與“轉軌”的特征決定了政策對股市調控與調整的必然性,我們在實際的操作中,除了防范市場自身的風險之外,也不應忽視特定條件下的政策性風險。
日益壯大的機構投資者是股市行情的主導力量,他們倡導價值投資,但他們同樣擅長波段與短線的運作。一個健康的股市理應倡導價值投資,但價值投資之路一定是漫長而曲折的。
|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 |